我真的接受自己的情緒嗎?
- yunyunportraits
- Feb 20
- 3 min read
Updated: Feb 22
與一位遠嫁異鄉的學生透過電話閒聊,她覺得這陣子情緒低落。
我探詢是否有事發生?她支支吾吾地回應:「沒什麼大事,都是小事啦!」
我提醒她,情緒,是最真實的表達,傳達的是「訊息」。
她笑了笑:「是啦,因為一件小事,不開心好幾天,但一想到自己學瑜伽哲學這麼多年,為什麼還是無法放下或轉念?就更不開心了。」
原來,某個屬於傳統家人團聚的節日,先生晚上與朋友有約不在家。或許身處異鄉,學生希望當天先生能陪她和小孩,但理智上又覺得先生跟朋友聚會也沒錯。因此,便沒阻止他出門。然而,自己內心的孤單和失望卻揮之不去,無法「放下」。
「這種寂寞,甚至有些脆弱的情感,是很正常的啊~」曾經旅居英國多年的我,能夠體會她的感受。
在電話另一端的學生,似乎愣了一下。
「遇到事情,身而為人必定會有情緒的,關鍵在於如何聆聽、回應以及用較恰當的方式處理眼前的狀況。雖然練瑜珈一直講「平靜」、「處之泰然」和「放下」,但這需要時間來漸漸轉化內心糾結,提升心智的清晰度與境界,沒有人一下子就能做到。」
感覺學生正在認真思考,我接著說:「當下,妳沒有對先生發脾氣,反倒盡量以平常心應對,這點處理得很好。然而,情緒是一個來自內在的訊息,誠實地展現自己內心的狀態,我們該做的不是『壓抑』,而是『全然看見』與『接受』自己真實的面貌,即使那面貌不是理想中的狀態。」

練瑜珈的您與我,期待著自己能夠擁有著一顆寧靜的心,面對外在波瀾也游刃有餘。但是,「現實」往往挑戰著這個「理想狀態」,而生命能不能真正蛻變的重大關鍵就在這裏。
「我一直以為自己能夠接受自己的情緒,這次事件才讓我覺察到,我還沒有完全接受自己。」學生的聲音從起初的吞吞吐吐,開始透露出「發現新大陸」的驚奇與斬獲!
接受自己,正是蛻變關鍵。若不覺察這一點,我們會用壓抑的方式批評自己,甚至催眠自己已經「平靜」和「放下」,但是總有一天,被壓抑的情緒就會被某件事挑起,日子久了,自己也搞不清楚情緒從何而來。
恩師帕薩德老師曾說:「接受自己,在靈性道路上是很難的,但只要接受自己,工作已經完成了一半。」
這位學生真正的內在突破,是她真正誠實看見自己以理性壓抑了自己的情緒,懊惱為何「放不下」?
我問她:「若妳是妳的好朋友,那天看見好朋友在異鄉的脆弱孤單時,妳會怎麼做?妳會用瑜珈哲學,勸她放下?還是給她一個擁抱,陪陪她,聊聊天?」
學生肯定地說:「我會陪伴和擁抱她。」
「是的,接受自己,才能看清楚狀況;看清楚狀況,之後便可以用比較好的方式來處理眼前的問題。」我建議學生,不妨找時間,跟先生表達自己那天內心的感受。學生是位獨立自主的女性,她的難過並非出自佔有慾或恐懼;夫妻之間,彼能夠分享理解各字內心深處的脆弱,是促進彼此靈性蛻變的養分。
自己提升自己,而非自己看低自己;
自己是自己的朋友,自己也是自己的敵人。
《薄伽梵歌6.5》
靜下來,遠遠看著那個被情緒困擾的自己,您會怎麼做?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