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病初癒後的感想
- yunyunportraits
- Mar 10
- 2 min read
Updated: Mar 10
前兩週,突然半夜胃炎,掛急診,等好久才見到醫生。吐了幾次,吃了藥,全身酸痛地躺在床上,突然想到有人曾告訴我,他最無法體驗為何瑜珈的其中一個定義是「與痛苦分離」。
要知道,所謂的瑜珈,是與痛苦分離;
應當意志堅定、不沮喪地練習瑜伽。
taṁ vidyād duḥkha-saṃyoga-viyogaṁ yogasaṃjñitam
sa niśhcayena yoktavyo yogo ’nirviṇṇachetasā
तं विद्याद् दुःखसंयोगवियोगं योगसंज्ञितम्
स निश्चयेन योक्तव्यो योगोऽनिविण्णचेतसा
《薄伽梵歌6.23》
的確,肉體痛苦的感覺怎麼分離?躺在床上的我想著:「除非神經都麻痺了,怎可能不感受到那苦楚?!」不過,我的內心卻很感恩,因為胃炎是小病、有先生照顧和醫療資源,更重要地,是親嚐病痛讓我更能體會因病而苦之人的煎熬。
疫情期間,我沒生過病,算算也有四年沒嚐過身體極度不適的痛苦。對於自己的健康,開始有些自以為是。這次的胃炎,提醒我謙卑面對身體自有其運行法則,生老病死,皆是常態。
已逝的星雲大師曾說:「我不怕死,但我怕痛。」此言顯示大師的真性情與真智慧。生而為人,生病時,肉體怎麼會不痛呢?看破生死的大師還幽默地加了一句:「說不痛,太矯情了。」
瑜珈與苦痛分離,又是什麼意思呢?這次的病痛,讓我覺察到,自己看待「生病」的角度與以往有所不同。從前,我會埋怨怎麼病了,並且焦慮浪費不少時間,但這次我的心反倒感覺無所失,收穫挺多的。
將「正念mindfulness」帶入西方的喬·卡巴金教授表示:「療癒(Healing),是『觀點』深刻的蛻變。」
當看待病痛傷痛的「觀點」開始蛻變,療癒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。觀點的改變,會引發一連串的效應,影響一個人的態度、情緒與決定—也就是接續的行動將打造的未來。
當我看待這次胃炎的觀點變得感恩,心自然平靜許多,的確有種與苦痛分離之感。至於胃炎的苦,更促使我體驗為何6.23頌強調「不沮喪」與「意志堅定」地練瑜珈,明白了一切好壞經歷都是「心」的訓練與淨化,而不是被「身體」緊緊捆綁操控,身心彼此必須平衡運作。
不單是身體的痛,還有看不見的內心傷口,我相信都能透過觀點的改變催動療癒。練習瑜伽,我真切地感受到愛與療癒,皆源自瑜珈生命視野蛻變了我看待世界的角度。
對我而言,星雲大師也是瑜珈大師,他「與苦痛分離」的內在境界是我望塵莫及的。這次的小病,是溫柔的提醒,更是瑜珈的練習。祈願無論未來發生什麼,我都能保持如此信念。
正如蘇菲派神秘學家Rumi所說地:「傷口,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。」
心,蛻變了;痛,變得不再(那麼)苦。
將此文獻給正在療癒路上,勇敢的您與我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