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真我」是什麼呢?

Updated: Mar 23

好多年前有人問我:「為什麼『真我』的羅馬拼音有兩種?一個是Atma,另一個是Atman。」


當時,我不懂梵文文法,所以不知箇中原由。自己主要閱讀的瑜伽書籍僅限於英文,英文書籍提及「真我」時,會看到以上兩種拼音,或者直接寫成「true self」,而中文書籍會音譯為「阿特曼」或「真我」。


從一年多前開始學習梵文,方明白梵文的名詞有八種「變格」,比如主格(詞)、受格(詞)等等。中文文法就沒有這樣的變化。


舉例,「水果」是名詞。水果是甜的,這句話水果是主格;我吃水果,這句話水果是受格。中文書寫皆是「水果」,但若寫成梵文,水果當作主詞與受詞的寫法就不一樣。


所以,ātman是名詞的原型字根,而ātmā是主格,若是受格則為ātmānam,以此類推。梵文更有長音ā與短音a之分。除此之外,名詞還要分男性、中性與女性三種詞性。


文法只是小事,但到底什麼是「真我」呢?


《薄伽梵歌》是如此描述:「永恆不變的才是真正的我,那『真我』從未生、從未死、從未改變又無處不在。2.20


好抽象吧?


所以,《薄伽梵歌》又進一步解釋:

有如人褪去一層層的外衣,而『真我』就隱藏在那一層層變幻的人生&表象之內。當能清楚體驗到內心真正的自己,就不會再受到人生悲歡離合的苦痛。2.22~24



所以,褪去一層層的「身份」、「榮辱」、「過往」、「財富」、「貧困」、「驕傲」、「自卑」、「快樂」、「傷痛」.......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,而根據瑜伽哲學,真正的自己是永恆的圓滿,不因為外在的所得而增加,也不因為外在的損毀而減少。世間各種酸甜苦辣的經驗,就是為了幫助自己認識自己。


瑜珈所練習的,就是走向、認識和做真正的自己。可是,世間所鼓勵的,是用不斷地累積經驗、財富與地位來「塑造」和「證明」自己的價值。


《自在奧義書(Isha Upanishad )》

那是圓滿, 這是圓滿;

圓滿出自圓滿;

從圓滿擷取圓滿,從圓滿加入圓滿;

一切依然圓滿。


如此的圓滿,就是您與我的真實樣貌。然而,我們卻感受不到,認為自己永遠不足夠、不夠好,為此掩蓋或填補內心的匱乏,去追求更多的外在肯定,無法放輕鬆地生活。


今早閱讀天主教神父亨利‧盧雲(​​Henri Nouwen​​)的祈禱詞,帶出一樣的訊息:

你不是你所做的,

你不是你所擁有的,

你不是別人對你的評價,

你是上帝所鍾愛的。


「上帝所鍾愛的」與「真我」,文字上不相同,但是對我而言都是一樣的意涵,目的都是為了認識自己與生命的真實本質。


每當,內心出現質疑自己與感到傷痛時,我就會回到瑜伽所教導我的,重新溫習,再次從內心的圓滿出發。願您也有著自己的清晰信念,滋養著內在空間。


祝您有個美好的一週!

Comments


​於此登記,參加免費瑜伽講座與收到瑜伽哲學資訊

​© 2023 by Yun.Yoga.Portrait 

bottom of page